当前位置:原阳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经验交流 >浏览文章

 

[中国交通新闻网] 绿色交通 你我共建——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试点示范项目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 2016/6/24 15:48:08 访问次数: 

      交通运输部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涵盖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保护、高速公路服务区清洁能源与水循环利用等方面,针对工程地处中部山区、生态环境敏感、能源旅游通道等特点。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实施了63个交通运输环保试点建设项目,涵盖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保护、高速公路服务区清洁能源与水循环利用等方面。确定了26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并组织开展了经验总结交流。先后组织开展了江苏、浙江、山东、辽宁4个绿色交通省,北京、厦门等27个绿色交通城市,大连港、青岛港等11个绿色港口,河南三淅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等20条绿色公路,共计62个绿色交通试点项目,逐步形成了一套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管理模式。先后推出六批130个部级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这些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对行业绿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带动和宣传作用,显著提高了行业节能环保意识,有力推进形成了行业绿色发展的新格局。中国交通新闻网编发部分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情况,敬请关注。

节能减排

  河南三淅高速公路

  智能化节电 生态槽净水

  河南省三淅高速公路卢氏至寺湾段,针对工程地处中部山区、生态环境敏感、能源旅游通道等特点,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探索与应用,为全国绿色公路建设积累了经验。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施工单位利用隧道弃砟及收集腐殖土造地。施工单位还利用造地、路基填筑、营造地形等方式对废弃材料进行二次利用。

  该项目还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使用耐久性路面,增加路面结构和沥青表面层使用寿命;设置地源热泵系统,全年可节能约40%;全线隧道节能灯具替代率达到47.7%,长大隧道通风采用混合型通风智能控制方式,节电率可达20%至30%;采用分布式节能供电,提高

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节能效果显著。

  在环境保护方面,该项目利用路面径流生态种植槽净化技术、桥面径流三池联动净化应急技术等保护水文资源。在施工过程中用液化天然气取代重油、柴油等作为燃料,综合排放降低90%以上。同时,尽可能保护和利用原生植被,在有条件绿化的区域种植乔灌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

  项目施工期替代燃料量33550吨标准油,节能量11854吨标准油,二氧化碳减排量121889吨;运营期每年节能量9012.24吨标准油,二氧化碳减排量9927.77吨。

  项目还通过了“重交通沥青路面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技术”、“三淅高速公路施工能耗统计分析研究”等10项科研攻关项目,形成了交通运输行业标准3项、**4项,对生态敏感区、山岭重丘区绿色公路建设起到示范引*作用。

  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

  绿动建养全过程

  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实现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效率的目标,在交通运输部的考核验收中被评定为*越示范项目。

  节能神器:地源热泵 橡胶改性沥青

  冬季从地源中吸取热量,向服务区建筑物供暖;夏季从室内吸收热量并转移释放到地源中,实现服务区建筑物制冷——地源热泵已在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全线服务区广泛应用。据悉,地源热泵系统可代替锅炉和空调,且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可节省能源和运行费用40%至50%。

  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将336万条废旧轮胎加工成改性沥青胶结材料,应用橡胶改性沥青技术铺筑路面规模为全国*进。

  循环绝招:开槽土填筑路基

  据统计,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全线利用建筑垃圾、开槽土、废弃河砂和煤矸石156万立方米填筑路基,节约占地1564亩。

  在京港澳高速公路京石段,每个服务区都建有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废水经统一收集处理后,达到绿化用水标准,用于服务区广场绿化和卫生间冲厕,既节约用水又减少了污水排放量。

  环保妙方:推广性能高混凝土

  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全线共使用性能高混凝土350万立方米,节约水泥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吨,同时延长了结构混凝土的使用年限。

  项目人员还编制了《高速公路性能高混凝土技术推广应用设计与施工规定》,实现了性能高混凝土的集中预制和标准化生产。

  此外,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大力推广应用植物纤维毯新型生态防护。植物纤维毯施工后,路基边坡即被植物纤维毯覆盖形成保护层,防雨、防风,并很快形成植被,使路基边坡很快得到充分保护。

  大连港

  五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

  “十二五”期,大连港集团累计完成节能量2.2万吨标准煤,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和单位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分别下降41.9%和58.8%,完成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

  大连港通过实行集装箱不落地中转,减少了周转能耗。“车船直取作业方式”、“水水中转”、“海铁联运”,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形成了一套集约*效的新体系。

  在生产体系“变绿”的同时,大连港港内的高耗能电机、老式变压器等“下岗”,变频调速、势能回收等新技术、新设备陆续成为作业现场的主角。通过应用“电缆卷盘供电”、“直流滑触线供电”等新技术,门式起重机实现了“油改电”。

  在堆料区域,工作人员将抑尘剂喷洒在堆料表面,据介绍,这种抑尘剂能迅速在堆料表面凝结成一层坚硬的外壳,将粉尘牢牢罩住。

  在污水处理方面,大连港现有10座污水处理设施和8套地埋式污水装置,实现了港区污水处理的全覆盖。对于以前难以处理的油轮压舱水,大连港在国内率*采用了生物技术进行深度处理,使油含量指标在国内港口处于水平。

  大连港集团已完成了集团生产指挥智能化调度系统、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系统统一平台、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等,港口的智能化水平迅速提*。

  去年,大连港一期集装箱码头引入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OP+”系统。该系统可自动采集数据、生成作业指令,智能调配人、车、机械等作业资源,实时监控设备的作业轨迹。

  青岛港

  “三低三高”绿色发展

  青岛港围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效能、*效率、*效益”,全力打造绿色低碳港口。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拖轮“学良节油法”、“门机自动计量系统”、“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优化系统”4个项目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青岛港打造专注化低碳生产工艺,针对煤矿散货生产智能化堆场系统、混矿流程工艺等7个流程系统总结提炼节能效果,推广节能作业模式。引导广大员工不断优化操作工艺,总结提炼机械节能操作法和岗位绝活329项,**降低了单车能耗。

  通过调整港口功能布局,青岛港实现二、三期码头堆场道路对接,降低能耗成本。

  青岛港加*节能技术应用,组织实施了集装箱轮胎吊混合动力技术改造、轨道吊自动化技术改造等27项绿色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

  青岛港建设了能源采购、消耗、监测、分析等能源管理体系模块,建立了数据分析库,为管理节能提供依据。

  通过引进新设备,青岛港港内耗能设备、设施的节能达标率达到98.5%以上,新建项目、新购设备的节能达标率达到了比较高。

  青岛港在矿石码头修建废水回收沉淀池,每年节约水资源约5万吨。对港内两座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改造,油气回收率达到95%。在液化罐区实施油罐加温蒸汽余热再利用,每年节约蒸汽费13万元。

  青岛港还建设了20多公里挡风抑尘墙、散货市提车辆洗车池,以及码头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溢油应急设施等。在四大港区严格实施货垛**苫盖、堆场**喷淋、搬捣市提车辆**冲洗车轮。

  重庆绿色交通城市

  绿色交通体系“五位一体”

  重庆市围绕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推广绿色循环低碳型交通运输装备、优化运输模式及操作方法、提*信息化技术水平、健全交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成了“五位一体”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在低碳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重庆市实施完成普通国省道沥青路面冷再生利用132公里、水泥破碎再生路面336公里,干线公路路面循环利用率达到80%;建成长江上比较大豪华游轮靠港岸电设施。

  在低碳交通运输装备领域,主城区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到99.3%,清洁能源出租车占比比较高,CNG(压缩天然气)公交车、CNG出租车已覆盖38个区县;内河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5%。

  在交通运输组织优化领域,完成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在全国省域范围内率*实现区县和一二级客运站联网售票;完成305台模拟驾驶器的推广使用;长江水陆甩挂、陆路甩挂运输示范完成,鱼复工业园城北物流甩挂运输示范、载货汽车滚装船运输示范项目基本完成。

  在智能交通工程领域,智能公交工程、内河航运船舶智能调度系统等8个项目已完成预期功能及规模,在公交、出租、物流等领域基本实现了智能化运营管理。

  在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体系领域,营运车辆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和4家内河航运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2个项目已完成**拟定内容,同时带动1家公交企业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据统计,重庆市试点项目年节能量4.02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料量7.54万吨标准油,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34万吨。

  厦门绿色交通城市

  两年推广新能源汽车2311辆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厦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实际完成16.5%,完成预期目标的171%。

  146万元补助合同能源管理

  厦门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2015年,厦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比上年下降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5.9%,比2014年增长11.6%。

  厦门市正在实施节能技术产业化工程。2015年,厦门市共立项支持节能科技项目29项,编制了第九批《厦门市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荐目录》。

  此外,厦门市积极推进实施合同能源管理。2015年,共有10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享受厦门市财政补助146万元。

  实施37项重点节能工程

  厦门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了37项重点节能工程,累计发放资金补贴1263万元。

  厦门市对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进行核查,严格把好车辆准入关;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2014年至2015年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311辆,任务完成率为福建省*进;建立出租车电召服务平台,全市5962辆出租汽车均安装了电召终端设备。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测

  在完善节能法规的同时,厦门市实施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耗能设备节能监测、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节能执法活动。2013年至2015年,厦门市累计淘汰低效电机2908千瓦,累计节能改造电机系统6.271万千瓦。

  厦门市还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以及节能统计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省能源统计及核算制度,及时、**上报各项能源统计数据,开展能源统计调研和分析。

环境保护

  山西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工程

  覆盖全省高速公路网重要路段

  该项目2011年批复建设,目前初步建立了覆盖山西省高速公路网重要路段的环境监测网络。山西省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以山西省交通环保站环境监测中心为重要,以交通环境监测分站和在线环境监测站点为骨架,以环境监测信息处理平台为支撑。

  试点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山西省交通环保站环境监测中心升级改造工程,对现有的水质分析实验室、大气分析实验室、噪声和振动监测实验室进行升级完善,新建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生物分析实验室,购置液相色谱、气质联用仪等环境监测仪器设备21台(套)。

  二是交通环境监测信息处理平台,包括交通环境数据中心系统、交通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交通环境质量(空气、噪声)在线智能化监控系统、交通实验室检测业务管理系统。

  三是结合山西省地理区域和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在山西省北部的大同片区和南部的运城片区,分别设立大同交通环境监测分站和运城交通环境监测分站,总实验面积约180平方米,购置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40台(套)。

  四是在全省范围内,建设4套环境空气在线监测系统和8套噪声在线监测系统。

  该项目的实施,大幅提*了山西省交通环保站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能力,进一步改*和强化了实验环境、监测仪器、监测项目、监测范围等软硬件实力,可基本满足山西省交通运输类项目在前期立项、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和运营维护等不同阶段的环境监测需求,为山西省交通行业环保规划、环保监管、环保统计和科研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为华北地区公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工作积累经验。

  湖北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工程

  环境监测网络初具规模辐射全省

  该项目2011年批复建设,现已初步建成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环办为主管部门,以湖北省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为技术主体,以中心实验室、十堰环境监测分站、交通环境监测信息处理平台、在线监测站点为组成要素的环境监测网络架构,实现对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覆盖。

  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升级改造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原有实验室,设置水质分析室、大气分析室、噪声和振动监测室、生态环境监测室,增加实验室面积,购置半自动红外测油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环境监测仪器设备30余台(套),新增移动环境监测车一台(配套常规监测设备)。

  二是新建十堰交通环境监测分站,配备水、气、声等常规监测仪器和实验试剂、器皿、实验室配套设施等。

  三是新建交通环境监测信息处理平台,建设交通环境监测管理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和环境监测业务数据库,开发基于GIS的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模块、环境监测数据对比模块等。

  四是在全省范围内,试点建设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空气在线监测系统和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各2套。

  该项目的实施,推动建立了初具规模且可辐射全省高速公路的省级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促进完善了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环保管理工作,扩大了省内交通运输行业环保培训范围,形成了一批行业环境监测领域的学术成果和环保研究,提*了省内交通运输环境监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省内建设绿色交通奠定了技术支撑,为长江中游地区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工作和行业环境监测网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

  湖北黄黄高速公路二里湖服务区试点工程

  建筑围护结构改造节能65%

  该项目主要包括污水生态式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为主体的前置二级预处理+强化潜流人工湿地工艺,中水作为冲厕、冲洗车辆以及服务区绿化浇灌用水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利用综合楼屋顶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系统总功率为71.39千瓦;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工程和LED照明工程;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工程,利用二里湖湖水作为冷热源的供暖供冷系统,为服务区附属建筑供热、制冷及提供生活热水;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对服务区原有综合楼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能耗。

  该工程实施后环境效益显著:实现建筑节能65%,节省资金40万元;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地源热泵,比多联空调系统每年节省33883度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14.08吨、二氧化硫减排量约0.114吨、粉尘减排量约0.057吨;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64吨、二氧化硫855.05千克、氮氧化物744.4千克;LED灯节能照明年均约节省80.4万度电:污水处理系统每年减少66.28吨COD、37.45吨BOD5和7.21吨NH3-N的排放。

  该试点工程贯彻落实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和交通运输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求,对建设“生态、环保、绿色、和谐”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探索总结的服务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污水生态式处理等技术,可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提供借鉴和示范。

  陕西西宝高速公路武功和眉县服务区试点工程

  污水再生利用呵护景观美化环境

  该试点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污水生态式处理和循环利用技术、太阳能热水器制备热水、建立固体废弃物中转站等内容。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采用生态法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指标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能够满足服务区回用要求。

  该工程运行成本低,水处理成本仅为0.24元/吨,其他污水工程水处理成本约为0.6元—1元/吨;维护管理简单、系统运行稳定,由于生态法污水处理技术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少,其维护管理简单易行,即使不具备污水处理专注知识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普通职工,通过简单培训也可实施日常运营维护管理;出水水质好,由具备检测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水质检测,结果证明该工艺处理出水水质明显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四是景观效果好,生态床顶部种植有开花类挺水水生植物,可以将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融入服务区景观体系,并对美化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该工程采用生态式污水处理回用系统为主体污水回用处理系统,既可以改*周围环境及周围河流的水质,也节省水资源,实现节能减排。工艺实施后污染消减,每年可节约资金96.71万元。

  该试点项目贯彻落实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陕西省建设国家低碳试点省份的发展战略,是交通运输行业引*创*、发展转型的具体体现。完成了交通运输部批复的工程建设内容,节约了大量运营成本,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显著,符合行业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要求。该项目成果达到了服务区清洁能源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试点目的,探索总结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可为其他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

  青海西久公路龙穆尔沟至黑土山生态建设和修复试点工程

  植草长势旺盛 成活率85%以上

  西(宁)久(治)公路(S101)贵德至大武段穿越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2011年,交通运输部将该条公路穆尔沟至黑土山段列为“十二五”重点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之一,对沿线植被恢复进行重点治理。

  工程实施后整体效果突出,植草大部分长势旺盛,成活率在85%以上,土工格室植生袋修复技术、植被毯技术、厚层基材喷射技术、撒植草技术、液压喷播植草技术、挂三维网液压喷播植草技术在下边坡较为成功。土质上边坡工点植物长势良好,但砂砾含量大的上边坡冲刷较严重,成活率仅达到40%。

  在草种选择方面,建议采用青海牧科院培育的适应当地高寒耐温气候的草籽,并配有早期生长旺盛的先锋草籽混合播种,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在修复技术方面,每一种修复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环境,因此设计施工时需因地制宜。如液压喷播植草技术虽然应用范围广泛,但在砂石边坡上,因雨水冲刷严重,不易存活;植生袋技术要求边坡坡度不大于60度,边坡平整,重点应先将植生袋放平整固定;厚层基材喷射技术则要求修整边坡坡度不大于45度,边坡表面应无杂石,还要**加*种子与底肥的科学配比,厚度要均匀,喷播后加强保温管理,温度比较好不低于17摄氏度,做好后期养护。

  该试点工程贯彻落实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青海省“生态立省”发展战略,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也起到作用。该工程沿线气候恶劣、自然地质条件复杂,试点成果体现了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该项目达到了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生态修复试点目的,项目探索总结的工艺和技术可为其他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示范。

  内蒙古银巴公路巴彦浩特至头关段生态建设和修复试点工程

  乔灌草科学布局 立体化修复生态

  该试点项目旨在**减缓沙漠东移对公路的影响,改*路域生态环境,公路正常运营,同时也为内蒙古及其他类似地区既有公路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指导和示范。

  该试点工程修复范围为线路西侧巴润别立井灌区和格林布隆滩井灌区之间的荒漠和沙丘区域。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植被恢复工程和辅助设施工程。其中,植被恢复工程包括人工种植乔木1.1万株、灌木人工造林2.5万亩、恢复抚育天然植被3.8万亩;辅助设施工程包括修建机电井8眼、修筑作业道路12.8公里、铺设输水管道14.9千米、架设网围栏52.8千米、扎设固沙草方格沙障800亩。试点工程应用了草方格工程固沙、乔木人工造林、灌木人工造林、灌木容器育苗、人工撒播草种和飞播草种植草等生态修复技术。

  通过试点工程发现,沙枣适应性比较强,榆树次之,刺槐不适于沙地造林;在灌木人工造林上,梭梭生长慢但生命周期长,沙拐枣生长快但生命周期短,花棒居中,两行一带灌木混交造林是值得推广的技术;在草种撒播上,人工撒播的成本和效果不如飞机撒播,草种撒播适用于半固定沙丘及沙地,不适用于荒漠戈壁;天然植被区恢复抚育的人工补水措施成本高且成效低,不宜大规模开展;在灌溉方式上,乔木宜采用滴灌,灌木适合管灌,工程固沙草方格及天然植被恢复抚育区域适合采用喷灌。

  该试点工程对公路沿线区域的风沙防护和生态环境改*起到作用。工程沿线气候恶劣、土壤水分条件较差,试点成果体现了干旱荒漠地区的地域特色,达到了干旱荒漠地区公路生态修复试点目的,探索总结的技术可为其他干旱荒漠或沙漠地区公路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示范。





版权所有:原阳县交通运输局执法所  技术支持:新乡点搜网络   豫ICP备16023284号-1 豫公网安备41072502000072号